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天天热资讯!【原】《老子释微》——第二十七章

时间:2023-06-13 09:06:04 来源:个人图书馆-新用户5477KoTe 分享至:


【资料图】

《老子》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02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言谈的,没有瑕疵;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却使人无法打开;善于束缚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开。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挽救他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叫做保持明境。

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为善人所取用。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所取用的对象,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陷于糊涂,这真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03

正文释微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意思是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言谈的,没有瑕疵;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却使人无法打开;善于束缚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开。

这里的“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都不应该从具体现象出发进行解读。如果你只从表面现象入手,就很难真正理解老子的意思。因为你无论多么擅长行走,也无法避免留下痕迹;无论多么擅长言辞,也不可能毫无过失...

想要理解这句话,就必须从“善”这个词着手,这里的“善”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擅长于做某事,而是道的表现,譬如,善行就是无为,因此不留痕迹,王弼注云:“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善言就是行“不言之教”...“善”,其实就是消除事物中的对立因素,合而为一,才能无所不达。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意思是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挽救他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叫做保持明境。

如果你理解了之前所言乃是道的体现,那么这句话就容易理解了。在圣人看来,众人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好坏之别,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圣人善于教育人们,引导他们发挥向善的一面,充分发掘每个人的天赋和潜能,让人人都能发挥所长,人尽其才,因此“无弃人”。事物能够按照它们的本来面貌发展,处于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自然是物尽其用,因此“无弃物”。

能做到这一点

“是谓袭明。”

(这就叫做保持明境。)

其实现在想想,我们现代社会的纷纷扰扰不就是源于人无法按照本性发展,物品无法被按照本来面目使用吗?一个人被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如何能没有怨气?同理,如果物品没有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常规属性被使用,例如,你非要拿一个瓶子去钉钉子,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不说,使用者也会受到限制和感到不悦,这些都是被破坏了自然状态的体现。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意思是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为善人所取用。“资”即取用之意,如王弼注:“资,取也。”

善与不善并非绝对的对立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作用。当一个不善的人面对善人时,他应该思考自己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点。而当善人遇到不善之人时,不仅要尽可能地劝导和感召他们走向善良,还应该时刻保持内观和自省的态度,从这种相处中保持警觉,从对方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正如孔子所言:“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所取用的对象,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陷于糊涂,这真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人如果被自己的一己之见所蒙蔽,不懂得从他人身上学习和借鉴,也不能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反思和警醒,那么这样的人,虽然自以为已经通彻不惑,实则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与之相反,如果能够摒弃相对性带来的价值盲区,无所偏执,就能洞悉道的存有,是德性的体现,因此说,这真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空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