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通过哪些方法理解古诗 理解古诗词的6种方法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理解古诗的方法?
一、看“题目”。绝大多数古诗,其题目就像新闻的标题一样,能概括交代诗的主要内容。古诗题目主要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类型:时地型,对象型,事件型。当然很多古诗的题目可能兼具多个作用,属混合型。通过题目所交代的这些信息,我们就能不同程度地了解诗作的内容。时地型的,如《凉州词》《元日》《村居》《乡村四月》《秋夕》《江南春》《竹里馆》《敕勒歌》等等。《凉州词》,看题目“凉州”,我们就可预判这是一首边塞诗。《春日》,看题目,就知这应是一首游春之作。《村居》,一个“村”字,就表明这首诗一定跟田园情趣有关。《乡村四月》,既交代了时间,又交代了地点,“乡村四月”,正是农村早春之时,定是写早春时节农村情景的。对象型的,如《咏鹅》《石灰吟》《梅花》《竹石》《咏柳》《春夜喜雨》等等。像这些诗作,我们要先研究题目所标之“对象”,根据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以及人们通常寄寓在这些“物”上的内涵,即可预先揣测诗作内容及主旨。而且这类题目还经常辅以表情感的词,如“咏”“吟”“喜”等,这就更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主旨。事件型的,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望庐山瀑布》等等,这类题目很多很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交代了中心事件是登楼送别,送友人远游,先就可定位为一首“送别诗”了。”望庐山瀑布”,中心事件是,远看瀑布,那么可以推想诗作主要应该写一瀑高悬于眼前的视听之景和内心感悟。《回乡偶书》一个“回乡”,就交代了内容应是久别之后回归故里的见闻感受。二、判析“表达方式”。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大多数诗作的写作思路是惊人相似的。一般都是先“记叙”,然后“描写”,最后“抒情议论”。就拿律诗来说,一般首联记叙,颔联颈联描写,尾联抒情议论,表明主旨。而首联的记叙,通常是交代写作背景、缘由等,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人是在什么境遇境况下写作此诗的。而中间的描写,则可以让我们更具体的了解作者的心理,正所谓“处处景语皆情语”。我们只要遵循“物美则喜,景劣则凄”的原则,就能透过想象看本质,揣摩字里行间传达的作者的内心世界。而当诗作将要水到渠成地行至尾联时,我们就已粗略地领悟到了诗人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后看尾联,诗人终于在前面充分的铺垫之下,或直抒胸臆,或稍稍含蓄地亮出了自己本意,而我们也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主要情感了。以《次北固山下》为例,首联叙事,表明了自己旅居在外的背景,颔联颈联描写眼前所见初春之景,尾联抒情,表达思乡之情。再如《雁门太守行》,首联是描述,交代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情况,颔联颈联描写战场情景,尾联借用典故委婉抒情,表忠君报国之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古诗都是严格按“叙――描――抒――议”这样的顺序成诗,但只要你析清了这几种表达方式,那都能按图索骥,顺藤摸瓜,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作。如《观刈麦》属于古体叙事诗,前两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用记叙交代了写作背景――写作对象是“田家”,是“农民”;时间是“农忙时节”。“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既有叙事,南风送暖小麦待收,又有情景描写,“小麦覆陇黄”。而中间主体部分则记叙描写穿插运用,写出了农人的繁忙辛劳和一个“贫妇人”的遭遇。最后“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抒发了对农民们的同情和内心的愧疚。这样整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情感就一目了然了。三、抓“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词句。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眼,乃灵魂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果我们前文所说两项是在辨识诗人精心所“画”之“龙”,那抓“诗眼”就是要抓住其“点睛之笔”,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作的“魂”“灵”“神”。诗眼在诗中的位置并不固定,但放在最后的较多。柳宗元的《江雪》,“独钓寒江雪”,一个“独”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飘零感。《闻官居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喜欲狂”,就提示我们本诗最重要的情感是“喜”,欲狂之“喜”。
理解古诗词的6种方法
理解古诗词的6种方法如下:
(1)读诗题。诗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拿到一篇古诗词,先看题目,仔细分析题目所透露的信息。大家回想一下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我们往往能知道作者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
(2)知作者。第一步了解了诗题,我们接下来看作者。看作者,并不是只看作者的名字,而是去调动你大脑的知识库,从知识库里去筛选关于诗人的简介。是哪个朝代的,生平事迹、知名作品、创作风格等。
因为做古诗鉴赏的时候,你不能保证所有的考题都是你见过的,当遇到不熟悉的诗词时,你就只有用这样一个方法,来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创作背景。所以,课下同学们一定要对一些常考诗人进行知识汇总。
(3)读诗词。初读,是拿到一篇诗词之后,先读一遍。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阅读。在阅读中体会诗词的节奏和诗歌的意境。在古代,诗歌是用来吟唱的,有的再配上乐曲,可谓是声情并茂。所以,今人若想很好的理解一篇古诗词,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一定要读,读得越有节奏,越有感情越容易理解。
(4)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不管是课本还是考试卷子,古诗词下面,都会给我们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千万不要忽视,要利用好。这些注释一般包括一些地名,或者诗中的重难点字词。翻译诗歌,讲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5)赏析古诗词。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过了这一步,可以说,这首诗我们就完全解读了。古诗词有叙事的,有写景的,有写感慨的。大多古诗词,诗人在写的时候,都夹杂了自己的情感,所以一般都是兼而有之的。我们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入手。
(6)想画面,诵读。古诗的意境是美得,就像苏轼评价王维的诗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也因为它的意境美,被世人喜欢了几千年,而且会被继续喜欢着。现在大多人虽然不会作诗,赶不上古人的水平,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的背诵也是有技巧的。学完一首古诗,你可以为这首古诗画一张思维导图,在这张思维导图里包含了这首诗主要的信息。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快速记住古诗的意象和结构以及作者的情感。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三种
理解古诗词的三种方法:1、紧扣诗题,了解内容有些古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主要写了夏夜词人在黄沙道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再如:查慎行的《夜书所见》,这首诗写诗人夜晚在船上的见闻。学习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让学生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2、围绕诗句,猜想主题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败,或自怜悲惨身世……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面是写残花并不是无情的,到来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养、保护花朵,其实是在暗喻自己,虽然遭到危害,但理想与信念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是需要学生去猜想的。3、把握重点,品味意象中国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还应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其实这诗句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的王维的内心感受。
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我们更加理解古诗?
1.初读古诗,知其概貌。它要求从读入手,大体了解、感知全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诗的意思弄清楚。3.诵读古诗,品味诗境。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要通过诵读,咀嚼诗味,想像诗的意境。4.体味情感,勾画诗境。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时,可通过自身的丰富想像,用笔简要地勾画出诗的意境。这样,由诗到画,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就会逐步取得学习古诗答的最佳效果。
标签: